他十岁就开始模仿签名,抗战后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模仿,没过多久便转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,师承与其哲学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。林风眠是“中西融合”艺术思想的倡导者、开拓者。他把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与西方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相结合。通过对西方后印象派、野兽派、表现主义的学习,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西方艺术相结合,创造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。木心在其画作中同样表现了“中西融合”的艺术风貌。他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,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等。建国后他在一家工艺品店工作,并坚持着自己的模仿创作。在1982年移居纽约后,木心仍从事美术创作。他青年和中年时期的画作已在文革浩劫中毁于一炬。现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《木心画集》是木心新旧画作的新结集,收录10 幅模仿作品,创作年代自1984年,一直到2009年。而今现存的大部分模仿签名皆为中国水墨画,对象一律是自然山水。与中国传统水墨画不同的是,他的水墨画的构图视角完全是西方绘画的方式,“基本上全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触”,“画风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,以具象为审物表意的主要依托。”
这大概与其早年学习印象派的绘画有关。在访谈录《鱼丽之宴》中,木心提到:“一九四三年,我住在盐桥附近的‘蘋南书屋’……我独进独出,一心要做那种知易行难的艺术家,书越买越多,画则全作油画,走的大致是印象派的路子”。
“各种艺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互相参与和配合,而且表现为互相孕育和启发,一种艺术从另一种艺术获得灵感。”
中国作家中由绘画转向写作的有李金发、艾青、陈丹青等。艾青在成为诗人前也是一位画家。他把对西方印象派绘画的钟爱渗入诗歌创作中。黎央先生说艾青写诗“象印象派在作画”。身为画家的木心,在文学创作中,有意识又或无意识地融入其独特的绘画精神与理念,使其散文、小说沾染了绘画的影子。他的语言文字则呈现多样的绘画元素,构成别具一格的视觉